最新公告:
机关党建
科博会上体验新奇
来源:本站编辑 阅读:4826 时间:2009-05-21 16:55
科博会上体验新奇 2009-5-21阅读次数: 18次

有位姑娘亭亭玉立,白裙拖地,背对着走进展厅的观众,姿仪端庄,似乎是在门口迎宾的。

记者走过她身边,觉得有点异样。仔细一看,原来是个机器人。她逼真犹如蜡像;眼皮会眨;说话时口型自然。不一会儿工夫,合影者围满了她。

进入科博会的展览厅,到处挤满了好奇的观众和寻找商机的生意人。他们围住额头冒汗的参展人,打听种种新奇玩意儿。其中有不少产品是首次亮相。

比拼“定力”

两位男士并排坐下,闭目养神。左边这位双臂交叉在胸前,翘起二郎腿,一副无所谓的潇洒样子;右边这位正襟危坐,两手虚握收于腹前。他们正在比拼“定力”。

双方头上各箍着一根黑带,由导线连接到中间一个司南盘上,司南转动,表征二人的实力涨消。

这是北京一家公司研制的“脑引力仪”。黑带上有传感器;仪器通过分析脑电波,计算人的疲劳程度和专注程度等几个数值。仪器由此评判参赛者谁更放松。

“中科院心理组用我们的仪器做试验。发现高考状元比一般大学生更容易放松、专注和兴奋。”讲解者说:“大企业家和修禅者也表现突出。会放松的人,脑力也更强。”记者闻此欣然上场,与一位胖胖的女士对阵。尽管记者努力摈除杂念,几分钟后仍然败下阵来。

仪器发明者介绍了这种技术的用途——把脑电监测仪和网络结合,可以用来监控出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若通过网络发现病人脑电指数有异常,医护人员可以提前处理;另外,仪器还可以通过计算当前“脑力”,向学生指明高效率学习的时段。

指头上“打雷”

一颗透明球,不知是塑料还是玻璃做的,直径半米左右。旁边注明:“可触摸的雷电”。

好半天才有人小心翼翼用手点了一下,碰出了微弱的蓝光。讲解者说:手离近点,但不要挨着。

记者试了一下,当指尖离球一两毫米时,一道蓝色的闪电在指和球间发出。指尖有一丝热感。这是什么原理?讲解者解释说,和打雷的道理是一样的,球上带着很高的能量。这次微型雷电的电压非常高,电流却微乎其微。“大概是世界上最小的闪电。”

记者问,这球是什么材料?来自广西的这家公司回答说:不能讲,这是我们的秘密。据说此秘密材料一旦做成手术刀,可以更容易地切割。

记者闻了闻手指,有一股糊味。因为放电集中在一点,烧糊了指甲,不过肉眼看不出来。

走到另一个展位,水龙头正大开着,记者趁机洗了手。此处的展品,就是专门洗手的节水喷头。据介绍,用普通水龙头洗手,大多数水没接触皮肤就流掉了。装上这个30块钱的喷头,水变成液滴呈锥状射出。据记者体验,费水量的确大大减少。

微型车展

科博会展览上最受摄影者欢迎的大多是各种设计别致的车辆。

香港理工大学展出了一辆绿黑相间的电动车。车身小巧,只有两座。曲线新颖美观。一根充电线连到本该是油箱位置的接口,上印小字“chargemeifyoucan”(双关语。意为“给我充电呀”或“罚我的款呀”)。

这款风格活泼的小车由香港理工大学研发,被评为2008年欧洲最佳电动车,引得过路人纷纷拿它做背景狂拍一通。

兵器工业集团展出的“八轮车”也引人注目。它外形有点像压扁的装甲车,实际上是一种自动驾驶的侦察车,上面装有各种各样的探测仪。它肯定是参展车辆中最不怕撞的一款。

另一处展出的一件轻巧的电动车,恐怕是最不禁撞的。三个轮子,功率360瓦,像一块披甲的鹅卵石,其实就是电动三轮车加透明全护罩。据说一次充电可以行驶80公里以上,比一般的电动自行车更快、更风雨无阻。

汽车周边产品也趁机推销,比如装在方向盘上的蓝牙手机之类的配件。千方集团展出了他们的“手机路况通”,用这个手机软件可以实时查询路况。据说他们早上开车来展馆,就使用自己的软件查询交通,发现北二环路段显示为红色(代表拥堵),因此选择走北三环(绿色)并一路畅通。“流量只有3、4kb,一个月5块的GPS包月费刚好够使。”他们在北京、上海有4万多用户,还在重庆推出了短信和语音播报方式。

懒人机器

那些抽屉里塞满了乱七八糟的名片,懒得整理的人,现在有救了。北京一家公司展出了专门整理名片的摄像头。普通大小的摄像头是可折叠的。撑开来,把名片塞进专门的夹缝,运行配套软件,名片上的信息就摄入电眼,并自动归类填入电子表格中了。省得自己敲键盘,一张一张往excel里面录入。

另一款识别机器,可以卖给懒惰的管理者——人脸识别考勤机。许多地方用刷卡考勤,因此无法杜绝“代刷”。现在只需要让员工们在这个机器前亮相,让机器记住他们的面相,之后员工就必须带着自己的脸来才能“刷”成功。参展公司说:一台标价6000元的人脸考勤机,可以记住600个人的长相。

下班回家懒得炒菜的人多了一个选择:机器厨师。据参展者介绍,这款机器可以代替人翻炒,并且掌握火候,恰到好处。而且可以远程遥控。人们把菜洗净切好,放进机器,设置菜种。回家前通过手机下令,机器厨师就会炒好菜并送入保温腔,等你回来坐享其成。

如果懒得烧热水,饮料也可以自己加热。一家公司展出了他们的加热技术。把他们生产的易拉罐倒过来,把中心鼓起处按进去,易拉罐就开始自动加热,三分钟后就可以喝到热咖啡或热茶了。这种技术据说对户外使用者尤其方便。

如果洗衣服懒得倒洗衣粉,或许可以扔进一颗“洗衣球”代替。据发明人说,这个似乎是橡胶球的东西,不释放任何化学物,而是“活化”周围的水,使得衣物更容易润湿和去污。一颗球可以用3年,有了它就不必斟酌洗衣粉的用量了。

科博会上的这些稀奇技术,难以一一尽述。百闻不如一见,您不妨亲自去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体验体验。

作者:

本报记者高博陈瑜

文章来源:

科技日报(200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