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机关党建
巴州区巴蜀果业协会的调查
来源:本站编辑 阅读:3693 时间:2009-11-04 20:06

农村科普载体助农增收桥梁

巴蜀果业协会建于2003年,是一个以示范基地为载体,以科技培训与传授为途径,以市场信息、产销服务为纽带,提升果品质量,增产增收为目的,农村技术合作型服务组织。该协会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运作方式灵活。协会有高级农艺师2人、高级农技师2人、技术员35人,会员3660户遍及通、南、巴、平三县一区15个乡镇,37个村社、45个场镇,带动发展各类果蔬面积达7640亩,果蔬产量达2350吨,产值达5640万元。协会因其优质的服务和社会经济效益良好而深受广大果农的赞誉和当地政府好评。2004年被国家民政部表彰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2008年被市科协评为“市级明星协会”、“市科普先进集体”。

一、健全组织网络,搭建服务平台。为顺应社会大市场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满足广大果农的需求,建立合作的技术经济组织势在必行。在上级科协的现场指导下,于2003年6月建立了以吴尚孟为理事长的巴蜀果业协会,经过近六年的发展建设,已发展为建有技术培训室、物化服务部等为会员服务的办公室,面积达130平方米。开办技术及信息板报8处,年发布科技信息120余条,从业技术人员39人、会员由5人已发展为3660人。各类示范场园十个,面积403亩。会员户种植果蔬面积7640亩,预计2009年实现产值5800万元。

二、开展技术培训,凝聚会员之心。几年来协会一直坚持以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响应党政调整结构,发展产业,助农增收,致富百姓,改善民生为出发点,适时开展各类果业的技术培训与宣传工作。采取街头咨询、发资料、现场培训、会员交流,入户进园指导等各种形式,让广大果(蔬)农掌握和了解果蔬种管及防治病虫害等技术,引导农民合理种植,科学管护,发挥效益,年印发各类技术资料1万余份,组织技术员义务街头(甘泉、兴文场镇)咨询200余场,深入农户和场园现场指导30余次,上述做法既普及了科学知识,传授了实用技术,又使协会与会员联系得更加紧密。

三、培育示范园场,带动产业发展。为辐射和带动会员发展果蔬产业,理事长吴尚茂同志于2004年在异村租地40亩,建起了油桃示范园。先后上门规划和指导带动甘泉宝珠村杨林、茨垭村马杰、马正兴、兴文镇双井村温恩定、塔子山村张明孝等建成了枇杷、草莓、密桔、猕猴桃等十个果蔬示范园场。通过示范园场建设,周围农户积极申请入会,迄今会员发展到3660人,果蔬面积达7640亩。助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果蔬产业经济的发展和形成。

四、帮困扶贫,共谋致富。在协会的会员中,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参差不齐,因而一部分会员心有余而力不足,协会就对困难户进行帮扶。五年来,扶贫余户,送草莓苗万余株,送果树苗万株,带动大多数会员走上了富裕之路。如曾口镇茨垭村特困会员吴尚寿一家四口人,有三人常年生病,每年仅药费就要元,家里三亩水果绝收。协会就赊售给他肥料农药近元,理事长吴尚茂将自家的柴油机、打米机、抽水机和一亩极早无核桔送给他,当年吴尚寿收入上万元;曾口镇茨垭村返乡农民工马杰想就地创业,协会帮助将他家里的亩土地种油桃亩,枇杷亩,行间中植草莓,年收入超过万元,预计年产值要达到万元。

五、培训充电转观念,协会又有新发展。协会理事长吴尚茂通过在山东寿光“全国农业新技术”和“全市农技协理事长(秘书长)”业务培训后,又自费组织协会一班人去都江堰、陕西眉县等地实地考察学习果中之王“红阳猕猴桃”栽种技术。学习培训和考察,使他们观念一新、视野宽阔,认识到只有带领会员发展绿色农业,品牌农业、效益农业才能跟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也才是协会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因此协会立足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在聘请猕猴桃种植专家实地调研论证后,在会员自愿的基础上,按照适当集中连片种植的要求,协会采取会员出土地、肥料和农药、出劳力,协会包种苗、包技术、包回收,每年向种植会员户每株收取1市斤商品果的办法,制定了发展规划,计划3年内种植5000亩(淘汰柑橘3500亩,新植1500亩)的规划全面启动,今冬明春种植1528.4亩,现已与会员户签订合同780亩。预计投产5年后产量可达1.25万吨,产值可达9300万元。为地方产业发展,助推会员走上富裕之路,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