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青少年科技
怪招拯救地球变暖(2)
来源:本站编辑 阅读:3380 时间:2009-06-29 08:45
怪招拯救地球变暖(2)

猴吉2009年06月16日07:04

怪招六:建“水母农场”消耗“碳”


一些科学家相信,地球本身完全具有从“全球变暖”的伤害中进行“自愈”的能力,科学家发现,由于全球海洋变暖的影响,导致一种水母状的生物像蜂群一样在海洋中大面积滋生。每一大群这种水母状生物,每天可以消耗掉4000吨吸收碳的浮游植物,从而可以帮助消耗掉海洋中的碳元素。科学家建议建造大型的海洋处理工厂,人工饲养数万亿这种水母状生物,并将它们用作清洁海洋和大气的“生物过滤器”。建造这样的“水母农场”,每座需要耗资100万英镑。这一计划的可行性高达8/10。

怪招七:“人造火山”造多云天空



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逝世前曾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1℃,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火山灰”。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

“人造火山”的说法听起来有点可怕,不过诺贝尔奖得主、荷兰大气化学家保罗·克鲁琛却建议,人类可以模拟火山爆发,从而人为创造出一个可以阻挡更多阳光的多云同温层。

克鲁琛称,人类可以将装满二氧化硫的炮弹或大气球射向地球上方约16公里处的空中,造出一个类似火山爆发后形成的多云天空,从而阻挡更多的阳光照向地球。这一计划的耗资高达1500亿英镑,而可行性只有2/10。

怪招八:烟囱上装“超级过滤器”



烧煤的发电站每年要向大气中排放成吨的温室气体,但如果在这些发电厂的烟囱上安装一种“超级过滤器”,就可以将二氧化碳气体转变成无害的碳酸氢钠(小苏打)。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发电站已经在试用这种由塑料网格制成的“超级过滤器”,它可以捕获90%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气体,并将它们和氢氧化钠混合,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碳酸氢钠——这一物质可以用于很多方面,包括用来发酵面包或当做工业洗涤剂。

据这种“超级过滤器”的研制商美国专家马克·克赖顿称,这一方法几乎可以自己为自己的花费买单,也就是说它的耗资几乎为零。这一计划的可能性高达9/10。

怪招九:距离产生“凉”



既然全球变暖和太阳的照射有关,那人类为什么不能通过将地球推得距太阳更远的办法来让地球变凉快?这一创意是由科学家在美国科学杂志《天体物理学和太空科学》上提出来的,它的方法是借助一颗96.56公里的小行星来改变地球的轨道。

这颗小行星一旦被找到,它将被用作“重力弹弓”,科学家将会在这颗小行星上装上火箭,推着它在太阳系的轨道上运行。当这颗小行星足够近地飞过地球时,由于重力影响,它会慢慢地推动地球,许多年后,地球就会离太阳越来越远。

不过这一计划也有许多可怕的“副作用”,每次当小行星飞过地球附近时,都会在地球上引发超级风暴和海啸。另外还有小行星撞上地球的风险。将地球推离太阳的计划耗资超出人类的想象,它目前的可行性为零。

怪招十:空投“罐头树苗”造林


森林是二氧化碳的“消费大户”,如果人类拥有足够森林的话,它能吸收全球15%的温室气体。

然而,世界上一半森林要么被砍伐,要么被焚毁,据估计,到2030年,地球上的森林面积将只剩下20%。

美国政府正在通过“空投法”重新栽植森林——科研人员用飞机向地面空投成千上万个小罐,每个小罐内都有一棵树苗,它们都有希望在地面存活下来,并在将来长成参天大树。通过这个方法每造一片森林,只需耗资1000万英镑,这一计划的可行性高达7/10。

怪招十一:戴上“太空环”



“太空环”就是在地球的赤道上空,创造一些环绕着地球的小型粒子,这些粒子将像“土星环”一样遮挡、反射太阳光,降低地球的温度。

为了让这些粒子始终保持在轨道上,科学家还需要在地球轨道上安置一些起到“重力看守”作用的太空船,这些太空船的作用就像土星卫星一样,正是土星卫星的存在,才让“土星环”始终保持在一定的位置上。

英国社会人类学家佩瑟称,尽管科学家给地球安装“太空环”的主意看上去非常离奇和荒唐,但却可减少人类对“全球变暖”的担忧。但是,这些防止“全球变暖”的方法还会带来一些“副作用”,譬如,有效的“阳光散射粒子环”即使在夜晚也会发光,这样地球上某些地区可能将再也没有黑夜。

怪招十二:深埋二氧化碳



还有人提出用深埋二氧化碳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和欧盟已拨巨款来研究在海洋和地层中埋藏二氧化碳的办法。从理论上讲,海洋和地层可以贮藏人类在几千年间生产的二氧化碳。

研究人员要验证的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是否会干扰海底生物的生存,因为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水后,会使海水酸化。



原载《聪明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