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青少年科技
“青少年心理健康”:一个亟待重视的课题
来源:本站编辑 阅读:1705 时间:2013-03-05 09:29

——巴中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上都正经历着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些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对每个人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影响深远。这个阶段人的可塑性很强,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良好的教育环境影响能有效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反之,不良的环境影响也容易使青少年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甚至发展成为心理疾病。为全面了解巴中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掌握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近期,国家统计局巴中调查队在全市初、高中(含职高)学生中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样本结构

本次调查的样本总量为500人,从性别看,男生244人、女生256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48.8%、51.2%;从年龄结构看,12—15岁年龄段的294人,16—18岁的189人,19—21岁的17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58.8%、37.8%、3.4%;从在读年级看,初中生240人,高中、中专260人,分别占48%、52%。

二、总体情况

调查测试表明,有21.6%的受访者心理健康状况欠佳,有5.6%的受访者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在调查的高中(中专)学生中表示有心理困扰的占23.5%,初中生占14.3%,其中女生占22.2%,男生占17.6%,女生比男生高出4.6个百分点;农村学生占23.1%,城镇学生占17.7%,受父母外出打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村学生存在心理健康困惑的人数比城镇高出5.4个百分点。

三、基本特点

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和分析,巴中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有如下特点。

一是学生关注较高。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同学们对自身心理健康关注度较高,能够正视心理健康问题,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小抓起,以增强青少年自我疏导和调节的能力。有66%的同学表示他们很关注和比较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有48%的同学认为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就是一种病;有79.2%的学生认为应从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其始终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乐观心理。

二是社会关注较低。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升学、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剧,致使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存在“重智轻德,重身体轻心理”的误区,特别是当前巴中尚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致使社会对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较少,重视程度不高。只有3.6%的学生表示,他们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是从学校开设的专门课程中获得,42.1%的学生表示从未作过心理健康状况检测,也不知道怎么检测;仅有6.4%的学生表示去医院找专业医师检测过,5.6%的学生参与过学校开展的有关心理健康检测。

三是适应能力较差。由于现在学生的生活模式基本为“学校—家庭—学校”的单一模式,致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较少,学校只重知识传授,不重能力培养的现象较突出。调查显示,只有25.2%的学生表示自己基本能适应现在的生活;9.8%的表示自己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3.4%的觉得自己与社会隔离,找不到生活的乐趣,完全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为此,有25.0%的学生表示在生活中情绪时常较为低落;5.2%的表示较差,经常感到心里压抑。

四是学习压力较大。在以“考试为中心、升学为目标”的教育教学体制下,学习压力是当前学生面临的诸多压力中最为主要的压力。77.2%的学生表示学习紧张,压力太大;58.6%的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39.4%的表示对未来的就业感到有压力;12%的感到集体没温暖,学校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11.6%的觉得缺少家庭的关爱和温暖;9.8%的感到缺少老师的关爱。因上述因素影响,有48.2%的学生时常感到焦虑不安;35.6%的存在逆反心理;32.8%的敏感多疑;28.6%的觉得易怒;22.4%的感觉精神忧郁;21%的有自卑心理;13.6%的时常清高孤独;13.2%的具有恐惧心理;7.6%的有神经衰弱的症状。

五是排他心理较重。因受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他人的信任度不高,当遇到心理困惑时,32.4%的学生表示不可能选择心理咨询;12.2%的绝不会,十分排斥心理咨询。学生面对困惑或烦恼,往往选择自我排解,57%的通过看电视或听音乐的方式来排解;39.4%的采取上网游戏或聊天的方式排解;38.2%的选择顺其自然;22.6%的采取写信、写日记的方式;20.4%的通过学习转移注意力方式;13%的会压在心底生闷气,不知道怎么办;3.2%的会向老师诉说,寻求帮助;2%的会通过心理咨询热线或其它媒介来排解。

六是寻求咨询较少。受条件制约和其它因素影响,当学生有心理困惑时,积极主动寻求咨询服务排解的人数较少。调查显示,只有5.4%的接受过心理咨询服务,其中有11.1%的接受心理咨询服务后感觉不错,情绪得到舒缓,问题得到解决;37.4%的感觉还行,情绪有所舒缓,但对问题解决的指引不足;36.7%的认为没有效果,情绪还是很低落;14.8%的觉得情况更糟糕,好像更迷茫。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惑或情绪低落时,不选择心理咨询服务的主要原因:41%的担心隐私外泄;33.8%的表示当地缺乏心理咨询机构;24%的认为寻求心理咨询怕遭别人嘲笑。

七是需求内容较多。尽管学生对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但大多数学生都能正视心理健康问题,对需求服务的内容也较为丰富。有58.6%的学生认为只要想倾诉和有心理困惑的人都可以寻求和接受心理咨询服务。对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内容:62%的想了解如何自我减压;49.8%的想了解情绪管理与情商管理;44%的想了解自我体验与自我成长;43%的想了解换位思想与同理心;41.4%的想了解自我认识与自我悦纳;34.8%的想了解如何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

四、原因分析

1、学校环境影响心理健康。在现行教育教学体制的影响下,片面追求升学率,已成各中、小学校“打造品牌”、“塑造名校”的法宝,到处争抢“优秀生源”,开办尖子班、火箭班,一切以考试为重,让学生整天浸泡在“学”与“考”之中,无限放大考试成绩,以分数定优劣,以分数定奖惩,甚至还按学生考试成绩划分等级,给好成绩优先特权,享受优厚照顾,这都无形中给学生带来压力。一般而言,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心理状况都比较健康,因为他们在与人交往等方面更有自信;而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面临的心理健康状况最为严重,这是因为他们处于中游,面临向上进步或向下退步的压力,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

2、家庭环境影响心理健康。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它对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形成会产生较大影响。首先,现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极其严重,通常不考虑子女的实际情况,只是一味地给子女买课外练习,让子女参加各种补习班,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从而增强焦虑;其次,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轻者骂,重者打,加深了学生的学习焦虑、恐惧心理;再者,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无兄弟姐妹,心理话无处诉说,容易形成孤僻、自责、抑郁的性格;还有,现在留守学生比较多,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失父爱母父,容易造成他们生活上失味、精神上失落。

3、区域环境影响心理健康。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给城乡两地学生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造成了不小的差距,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也显得极为不公平。农村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一般都会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经济条件差的,就只能让孩子在当地读书。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城乡差别意识,农村学生在城市生活、学习,有一定的自卑、孤独、忧郁的感觉。

4、社会环境影响心理健康。面对现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文凭、学历在就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了“读好书、上好的大学”一种变态的竞争,让大家都围绕这个指挥棒展开一系列活动,进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此外,社会上的不良习气也给青少心理健康的发展带来了其它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社区邻里关系的冷漠、网络上不和谐的画面等等,而对是非观念还未完全形成的青少年来说,认识或者抵制这些不良影响都是很困难的。

五、对策建议

1、塑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青少年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渡过,校园生活对其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学校应打破以成绩衡量学生优劣的一元模式,推行综合评价衡量学生的多元模式,要真正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升,增强学生适应环境变化、抗击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其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设置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并做到专职、专业,持证上岗;在教育教学中做到教育预防与咨询治疗并重,有计划、分层次,系统地对学生、教师乃至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学知识普及;积极开展心理普查、心理测量、团体活动等灵活多样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心理辅导与咨询;对心理问题倾向较严重的学生要加强关注,配合专业机构及早治疗,使其健康成长。

2、营造和乐的家庭环境。家庭作为青少年社会化的第一课堂,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有助于青少年良好心理的形成,家庭和睦、父母有修养,他们的孩子一般都活泼开朗,有良好的品行;反之,则有可能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使孩子形成胆怯、自卑、抑郁的不良心理。一方面,需要父母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但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不要过分严厉,过分强调成绩的重要性,要注重跟孩子的沟通,对孩子多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树立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3、打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一要加强和改进素质教育。以考试为中心、以分取人的应试教育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避免高分低能现象发生,必须加强素质教育,加大教育制度改革,让素质教育成为中心教育,成为全民教育。二要加大政策性投入。积极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建立宣传平台,设立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基金”,让更多的人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每一个青少年拥有健康纯净的心灵。三要缩小城乡差距。加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力度,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农村学生成长创造好的环境。

4、创造健康的社会环境。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地位的变化、利益主体的分化及各种利益要求之间的冲突,在一部分社会成员中会引发并积累起各种以紧张化为特点的消极情绪。这种紧张化的社会心理,必然会影响到青少年,在他们内心投下阴影。譬如,过于激烈的竞争,诚信的缺失等社会问题都将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由于诚信的缺失,他们根本不信任周围的人,导致很多青少年有困难不愿意同其他人沟通,不愿意把秘密交给他人,宁愿将事情憋在心里,自己承受压力。因此,社会应该为青少年营造一方充满良性竞争的净土,一方充满自信与他信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