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科学普及
吃出营养和健康到底有多难?
来源:本站编辑 阅读:3565 时间:2009-06-30 09:03
吃出营养和健康到底有多难? 2009-6-29阅读次数: 11次

10年间,我国中青年男女肥胖患病率分别增加了3倍和2倍,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贫血的患病率为15.2%,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患病率增长迅速。请关注——

1992—2002年10年间,我国中青年男女肥胖患病率分别增加了3倍和2倍,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患病率增长迅速;而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贫血的患病率为15.2%……这些数据,让我们这个以美食闻名于世的民族,似乎与“吃出健康”渐行渐远。

在“以营养科学发展与国民健康”为主题的第352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专家呼吁整合我国优势科研力量,加强营养科学研究,提供符合中国人遗传和生活方式特点的营养需求指导,才可能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营养相关疾病,提高全体国民的健康水平。

中国居民营养问题面临双重挑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陈君石研究员指出,最近十年中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是贫困农村地区的营养缺乏依然存在,另外城镇居民膳食失衡也引起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总体而言,中国居民营养目前同时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结构失衡的双重挑战。

陈君石介绍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数据: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发现,我国居民中有21400万人超重,6700万人肥胖;糖尿病患者为2000万,另有2000万人空腹血糖损害(糖尿病前期)。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如肥胖、癌症、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病等发病率急剧上升。目前我国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患病率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

这些营养相关慢性疾病不仅严重地危害国民健康,而且消耗大量社会资源。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在未来10年中仅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就将给中国带来至少5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此外,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良在我国的一些穷困和边远地区仍然是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就全国而言,营养缺乏性疾病仍然比较突出,主要是微量营养素,如铁、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D、叶酸等的缺乏,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贫困地区。

营养失衡将增大患肿瘤风险

根据最近我国第三次全国人口健康调查的数据显示,肿瘤死亡分别列为我国城市和农村死因的第一位和第二位。胃,肝、肺、食管、结肠、乳腺、宫颈癌等为我国最多发的恶性肿瘤。我国现有癌症病人450万人,每年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约为130万人,每年有160万到200万新发的恶性肿瘤病例,并以3%的速度递增。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谢东研究员指出,肿瘤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有一个较长的发展时期并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营养或许是与肿瘤最为密切的因素,因为它密切伴随肿瘤发生的每个时期和阶段。

研究表明,癌症中5%是由于遗传起因,吸烟等因素占30%左右,而营养因素则占到了35%,其中能量不平衡、肥胖以及运动缺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除此之外,微量元素也与肿瘤的发生有关,如锌缺乏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锌是机体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是机体的抗氧化防御、电子传递及DNA修复等诸多生物过程重要辅助因素。目前国际有关锌与肿瘤关系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主要集中在锌与前列腺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的研究。

营养的失衡或缺乏会导致肿瘤的发生风险大大提高。同样,营养也可以降低肿瘤的发病率,起到对肿瘤的预防和干预作用。

当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在高度关注利用蔬菜、水果进行肿瘤的预防,并引起人们越来越大的兴趣。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经常和多吃水果及蔬菜有助于降低癌症及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蔬菜水果中除了含有纤维物质外,还含有大量的多酚类化合物,如类黄酮、木酚素等。大量研究表明,这些物质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吃出健康”需要科学研究做支撑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杨胜利研究员认为,通过改变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关口前移,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法,而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发展的重要目标。

据介绍,上个世纪70年代,芬兰的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非常高,之后,他们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调查研究,政府在此基础上采取了科学合理的引导干预政策。现在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大幅下降。

“我国在营养科学方面的研究投入是非常不够的,许多基础数据都很缺乏!没有专家学者相应的研究工作和科学数据做支撑,政府就无法提出科学合理的国家应对策略。”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营养科学对人民健康的重要作用,我国在营养科学研究的投入也有了相应的增加,但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国家在人口与健康方面的重大需求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专家呼吁,应整合我国优势科研力量,优先开展一些领域的研究:建立全国性营养监测体系,数据共享;加强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病研究,尤其是肥胖、糖尿病等;研究营养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作用,并为政府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提出解决之道;建立个体营养状况的快速评估方法等等。“主要是要研究出符合中国人遗传和生活方式特点的营养需求,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营养相关的疾病,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十三亿人民与子孙后代的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作者:

科技日报记者游雪晴

文章来源:

http://www.stdaily.com2009年0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