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学术学会
评论:科技成果要从“学术抽屉”走向公众
来源:本站编辑 阅读:4225 时间:2009-05-25 08:42

评论:科技成果要从“学术抽屉”走向公众

科技成果与媒体沟通机制初建公众了解科学新开“一扇门”

2009年05月04日14:56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字号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人民网科协新闻5月4日电“科技期刊与社会媒体似乎关注的焦点是不重合的。一方面每天数以万计的科研成果都在不断地推出,一方面公众对最新的科技成果还是一无所知。”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工作研讨会上,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表示,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中国科协从2007年1月启动的“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制度”,初步建立了科学技术原创成果与传媒的沟通机制,为社会公众及时了解科学成果打开了一扇门;下一步,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需要逐步建立无障碍沟通机制。

科技成果要从“学术抽屉”走向公众

“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力量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科技;但是,这些科技成果内容却不能让老百姓很好的了解到。”冯长根特别提到了作为美国主流媒体之一的《纽约时报》,它对科技新闻的报道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不但及时报道最新科技事件、科技成果,而且每周固定推出8个版面的科技和健康周刊,介绍科技的最新进展、最新发现和健康知识等,代表了美国主流媒体科技报道的最高水准。

“学术期刊将近期发表的优秀论文成果提炼为喜闻乐见的科技新闻向大众媒体发布,使科研成果在第一时间走进公众视听。在国际主流科技期刊Science、Nature等,已成为一种成熟的运作模式。在我国,截止到2006年底这项工作基本是个空白。”中华医学杂志社社长游苏宁说。

长期以来,科技期刊编辑认为,期刊刊载的最新成果在媒体上发布与否不影响期刊评比和质检,相反还需要精力、人力、物力,对于媒体来说;同时,专业论文令记者感到枯燥难懂,不好把握。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似乎有一座无形的壁垒,壁垒的两边科技期刊与媒体相安无事,屏蔽了最新科技成果的普及和传播。

“其实,媒体在推动科学技术方面的作用是非常独特的。当年媒体对哥德巴赫猜想的传播虽然没有复活新的学科,却催生了一批热爱科学的青年”。冯长根介绍说,学术期刊也有很多好文章,不过媒体的受众覆盖面却更大。

“我国目前的科技成果大多被科学家锁在‘抽屉’里。”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李新彦说,科技期刊从专业角度进行推荐,但由于其专业、生涩的学术语言,普通公众很难读懂,还需要转化成媒体的、让受众喜闻乐见的语言。目前,普通公众很难通过大众传媒了解到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科技前沿。

科技成果藏在“学术抽屉”里,也不能适应公众日益对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的需要,“公众对于日常的科学现象回答不了,它希望有一个‘窗口’,能看到科学殿堂的东西。”北京师范大学空间信息研究所所长吴立新对此也深有感触。

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沟通平台建立

面对科技成果“养在深闺人未识”,科技期刊与媒体的无形壁垒,中国科协从2007年1月起启动了“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制度”。它将发表于学术期刊中的原创学术论文所反映的最新科学发现、最新研究成果,提炼成为科技新闻,经过专家评审后,通过科技期刊组织编辑、作者与媒体记者见面的形式,把新的科研成果介绍给大众媒体刊载。

自从2007年1月29日第一次见面会在北京召开以来,每月举办一次,至2009年4月底,共举办26次(其中两次由2个月合并为一次)。《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中华医学杂志》、《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遗传学报》、《地质论评》、《机械工程学报》、《物理学报》等30余种学术期刊参与。经过专家评审,共收到其中20余种次学术期刊推荐的新闻稿321篇,经专家评审后共向新闻媒体推荐新闻稿220篇(其中重点推荐137篇,书面推荐83篇),人民日报、新华社、工人日报、农民日报、科技日报、科学时报等27家新闻媒体参与报道了见面会的相关科技新闻,见诸报端网络共300余篇。这项活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获得了公众的广泛好评,并入选《大众科技报》组织评选的“2007年中国十大科普事件”。

“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通过建立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互动的机制,促进了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普传播,提高了广大公众的科学素质。“太湖地区水稻种植影响环境”之说一度在学界盛行,《科技导报》2007年第9期刊载了南京农业大学张卫健教授的论文《稻田生态系统在保障环太湖环境健康与经济持续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认为,种植水稻有利于降低太湖地区的区域温度、净化大气,关键是要辩证认识水稻生产目标、科学种植,切实降低农用化学物质的投入量,提高利用效率。新华社记者采访论文作者后发了新闻通稿《科学家为“质疑水稻论”纠偏》,《科技日报》第二天就在报眼位置转发了这篇通稿的全文,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第一时间?马斌读报”栏目迅即向全国观众介绍了这一最新论文成果。学术期刊与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媒体的互动,不仅为“水稻种植”正了名,消除了民众对水稻危害坏境的疑虑,也宣传了环太湖稻田生态系统科技种稻实现水土保持、提高环境质量双丰收的新举措。

“虽然我们提供给媒体的东西还太少,覆盖的中国科学技术主流的东西还不太多,媒体见面会的方式还比较单一”,冯长根介绍说,但是毕竟这一举措为科技期刊与科技期刊建立了一个沟通的平台。

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的双赢之路

“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无论是对于期刊,还是对于媒体来说,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李新彦认为,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一方面扩大了科技期刊的影响;另一方面,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也扩大了媒体获取新闻的渠道。

对科技期刊来说,引导新闻媒体关注科技期刊学术成果,为新闻媒体提供最新、最准确的研究成果信息,也是扩大科技期刊影响的一种有效形式。《科技导报》就是探寻期刊与媒体双赢的受益者。科技导报社副主编苏青介绍说,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科技导报》刊载了《陈运泰:地震预报要知难而进》,各大媒体竞相转载,报社的电话也被读者打爆,《科技导报》的影响和知名度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科技导报》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上升。

对新闻媒体来说,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拓宽了他们获取科技新闻的渠道,并且使所获得的科技新闻更加准确、更加可靠、更加迅捷。科技日报主任记者延宏认为,很多年轻的记者通过见面会结识了一批学科专家,对于记者丰富自己的“专家库”也是不无裨益。

“‘科协搭台,媒体唱戏’,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制度能够推动社会对科技成果的了解”,北京师范大学空间信息研究所所长吴立新认为,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推动社会对科技成果的了解,同时对于科技工作者个人的成长和科技成果的研究推广也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当然,正像冯长根所言,在为新闻媒体提供科技成果的数量、覆盖面等方面,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制度提升的空间还很大,距离“无障碍沟通”的目标,仍有不小的距离,科技期刊与媒体见面会制度依然任重道远。(李安安李红兵)

(责任编辑:马丽)
functioncheck_game_news_list(){ varurl=window.location.href; varurl2=url.substring(0,26); if(url2=="http://game.people.com.cn/"){ varisIE=true; if(!document.all)isIE=false; if(isIE){ try{ document.write(""); setTimeout("check_game_news_show()",3000); }catch(ex){} } } } functioncheck_game_news_show(){ try{ //document.domain="people.com.cn"; variframedocument=document.getElementById("game_news_iframe").contentWindow.document; varcontent=iframedocument.getElementById("game_2009_list_1").innerHTML; varcontent2=iframedocument.getElementById("game_2009_list_2").innerHTML; document.getElementById("news_list_1").innerHTML=content; document.getElementById("news_list_2").innerHTML=content2; document.getElementById("news_list_2").style.height=200; document.getElementById("game_news_list_title").inn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