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机关党建
两岸学者汇聚成都共议能源发展新模式
来源:本站编辑 阅读:3141 时间:2009-07-06 08:36
两岸学者汇聚成都共议能源发展新模式 2009年07月03日

6月29日~7月1日,由中国科协和台湾玉山科技协会共同主办、四川科协承办的“绿色能源、环境保护和灾后重建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

能源与环境是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海峡两岸人民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从统计资料看,台湾有97%的初级能源依靠进口,而大陆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初级能源依靠进口。而初级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和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趋势必将进一步走向融合。

企业:能源节约的主体



本次研讨会上,不少来自海峡两岸的企业家,共同探讨企业在绿色能源,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而作为全球电力电子产业旗舰企业的台达电子具有显着的“绿色环保”旗帜。台达公司cto梁荣昌告诉记者,台达的创始人郑崇华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台达电子的电源供应器效能只要提升1%,世界上就能少盖几座电厂”,由此可见,台达非常注重研发绿色节能产品。

梁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台达在大陆举行了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已经连续举办3届,并成为国际认可的专业赛事。而今年六月,由台达捐助的,太阳能建筑为设计理念的“台达阳光小学”在四川绵阳市杨家镇奠基,该项目就是以2009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一等获奖作品为基础,以太阳能建筑设计为特色,整个学校根据校址地形条件,充分考虑绵阳地区夏季闷热、冬季潮湿的气候特点,坚持夏季以通风、隔热、遮阳、隔潮为主,冬季以集热、保温、通风为主的被动设计原则,并适当采用主动太阳能技术,实现建筑增量成本少,提高建筑舒适性,降低学校能耗的建设目标。此外整个校区将生活污水无动力收集,采用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达到零排放。这些技术的实现将为当地开展建筑节能、节水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这无疑将为四川灾区重建,特别是灾区公共建筑的建设探索一条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未来能源新方向——核聚变


研讨会上,除了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这些可再生能源,核聚变能也成了一个大家关注的话题。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所长段旭如告诉记者,核聚变能源应该是未来人类最理想的能源,人类在地球上开展核聚变能源开发就是利用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因此开展核聚变能研究的装置俗称“人造太阳”,未来的聚变电站通过从海水中提取的氘及再生的氚作为主要燃料反应产生能量,所以资源丰富,同时具有固有安全性高,极少放射性废物、环境可接受性好等优点。段所长举了个例子,从一升海水中提取的氘全部反应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产生的能量,而聚变能因为无链式反应所以也无失控危险。段所长介绍说,产生核聚变能有十分苛刻的要求:1亿度以上的高温;长时间约束在有限的空间中;足够高的密度。不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际受控核聚变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受控核聚变的科学可行性得到证实。

2006年11月21日,中国、欧洲、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六方在法国巴黎签署ITER联合实施协议(随后印度加入,成为ITER合作七方)。近期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在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实验中,在我国首次实现了偏滤器位形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这是我国磁约束聚变实验研究史上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标志着我国磁约束聚变能源开发研究综合实力与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得到了国内外著名聚变专家的高度赞誉,为我国核聚变能源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两岸携手:探索能源发展新模式



研讨会上,台湾玉山科技协会理事长史钦泰告诉记者,“过去台湾大力发展,制造业,造成能源需求紧张,所以当能源价格上涨的时候,经济压力就会很大。所以当前不管是能源的节约还是新能源的开发,都是长期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同时,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随着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不是仅仅只有经济需求,能源与环境问题不处理好也会是经济发展的瓶颈。”所以这次携手中国科协在成都开展这次研讨会,史钦泰介绍说,“一方面,我们想通过两岸的交流,吸取更多经验,碰撞出更多的智慧,走出一个适合我们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同时,四川作为西部中心,在地震后,正在积极的重建中,我们也希望与四川专家一起探讨重建中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以及绿色能源的应用。走出一条亚洲的环境保护新模式。”

研讨会上,汇集了来自大陆和台湾岛内科技产业界、金融界、教育界和研究机构的许多知名人士。台湾学者带来了半导体产业节能减碳、能源科技研发、有机废弃物处理等实战案例,给予正在努力发展半导体工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四川崭新启示。四川学者、企业家也在研讨会上发布了四川在太阳能、风能等方面的研究和利用进展,吸引台湾企业合作。(马静璠编辑:方格)

四川省科协供稿

责任编辑:李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