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科学普及
白鹭(图)
来源:本站编辑 阅读:1434 时间:2009-05-11 10:48
白鹭(图) 2009-5-8阅读次数: 9次

白鹭的嘴、颈和脚均甚长,通体白色。夏羽枕部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头后的两条辫子,肩和背部着生羽枝分散的长形蓑羽,一直向后伸展至尾端,羽干基部强硬,至羽端羽枝纤细分散;前颈下部也有长的矛状饰羽,向下披至前胸。冬羽全身也为乳白色,但头部冠羽,肩、背和前颈的蓑羽或矛状饰羽均消失,仅个别前颈矛状饰羽还残留少许。

虹膜黄色,嘴黑色,眼先裸出部分夏季粉红色,冬季黄绿色,胫和跗跖黑绿色,趾黄绿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为:体重雄性350—540克,雌性330—525克;体长雄性540—624毫米,雌性535—687毫米;嘴峰雄性72—91毫米,雌性75—86毫米;翅雄性260—290毫米,雌性245—273毫米;尾雄性83—103毫米,雌性78—102毫米;跗跖雄性90—106毫米,雌性89—102毫米。

白鹭分布于非洲、欧洲南部和中部,往东到土耳其斯坦、小亚细亚、伊朗、中亚、中国和日本,往南到印度、中南半岛国家,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和南非开普省。

白鹭栖息于平原、丘陵和低海拔之湖泊、溪流、水塘、鱼塘、水田、河口、水库、江河与沼泽地带。喜集群,常呈3~5只或1O余只的小群活动于水边浅水处。晚上在栖息地集成数十、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白天则分散成小群活动,常一脚站立于水中,另一脚曲缩于腹下,头缩至背上呈驼背状态,长时间呆立不动,行走时步履轻盈、稳健,显得从容不迫。飞行时头往回缩至肩背处,颈向下曲成袋状,两脚向后伸直,远远突出于尾后,两翅缓慢地鼓动飞翔。通常每日天亮后即成群由栖息地飞往觅食地,远者可达数十里。傍晚又结群飞至栖息地附近的水田和山坡小树上休息,待结成大群后再一起进入树林和竹林中。通常晚上成群栖息在小块密林中高大树木顶部,也常在宅旁或庭园树林与竹林内栖息。性较大胆。有时也同夜鹭和牛背鹭一起栖息。

白鹭以各种小鱼、黄鳝、泥鳅、蛙、虾、水蛭、蜻蜓幼虫、蝼蛄、蟋蟀、蚂蚁、蛴螬、鞘翅目及鳞翅目幼虫、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有时也吃少量谷物等植物性食物。白天觅食,晚上休息。常飞至离栖息地数里至数十里的水域岸边浅水处涉水觅食,有时也守候在一定地方等待食物和跟随牛群活动或在附近草地上觅食。偶尔也见栖息于牛背上和啄食牛身上的寄生虫。

白鹭的繁殖期为3—7月。在进入繁殖前一个月前成对。通常结群营巢于高大的树上,甚至有多达200多对的白鹭和150对夜鹭同时在一棵大的树上营巢。巢距地高15一20多米。营巢由雌雄鸟共同进行,一般雌鸟翻在巢边,雄鸟外出觅找巢材,运回后交雌鸟筑巢。有时也就近强占同一树上的喜鹊巢,将巢折掉来营建自己的巢。巢呈浅盘状,结构较简陋。主要由枯树枝、草茎和草叶构成,也有在芦苇丛中地上和灌木上营巢的。每窝产卵3—6枚,通常间隔24或48小时产一枚卵,卵的形状为卵圆形,也有呈橄榄形和长椭圆形的。颜色为灰蓝色或蓝绿色。大小为30—38×42—53毫米,平均为34×48毫米,重25—32克,平均29克。雌雄亲鸟轮流孵卵,但以雌鸟孵卵时间较长,孵化期25天。雏鸟晚成性。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育雏任务。

白鹭部分为留鸟,部分迁徙。在长江以北繁殖的种群多为夏候鸟,秋季多要迁到长江以南越冬,春季于3月中下旬迁到北部繁殖地。长江以南繁殖的种群多不迁徙,为留鸟。

白鹭是我国南方常见的一种鹭类,数量较丰富,但近来种群数量有明显下降,需要进行严格的保护。

作者:

李湘涛

文章来源:

北京科普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