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科学普及
鸟类的眼睛和视觉(图)
来源:本站编辑 阅读:2398 时间:2009-05-27 08:41
鸟类的眼睛和视觉(图) 2009-5-25阅读次数: 4次

“鸟道”是形容山路非常险峻狭窄.只有飞鸟才能够度过。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就有“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的描述。

“鸟瞰”是常见的一个词语,是指从高处俯视地面景物的意思,这个词语反映了鸟类的视觉是很敏锐的。

鸟类所以能具有这样完善的飞翔和视觉能力,是跟鸟类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高度发达有关。鸟类的脑比爬行动物发达得多,其中大脑、小脑(为运动的协调和平衡中枢)和视叶(鸟类的中脑充满了视神经,构成视叶)都很发达,这是跟飞翔相适应的特点。因为在飞行中,不仅需要准确调节运动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敏锐的视觉。

根据研究,鸟眼的相对大小,在脊椎动物中是占第一位;视觉的敏锐程度,在脊椎动物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鸟眼有很好的防尘防干“装置”,这就是具有眼睑和瞬膜。瞬膜是一种近于透明的膜,鸟类在飞翔时,可以用瞬膜将眼球遮覆起来。这样,就可以防尘和防干。

鸟眼还有很好的防压“装置”,这就是在巩膜中具有许多称为巩膜骨的骨片。这种骨片对眼球起了很好的“支架”作用,使鸟类在飞翔时,眼球不会因气流的压力而变形。

要了解鸟眼的秘密,我们先要研究视觉形成的过程——从外界物体上反射来的光线,由瞳孔进入眼里,再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成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使感光细胞兴奋,兴奋沿视神经传入大脑的视中枢,就产生了视觉。

科学家将鹰眼的构造跟人眼的构造进行了比较,发现鹰眼的视网膜上有两个中央凹,即视觉最灵敏的区域,而人的每只眼睛中只有一个中央凹;鹰眼中央凹的感光细胞每平方毫米多达100万个左右,而人眼仅约15万个。所以鹰眼比人眼敏锐。例如高飞的秃鹫能够看到数公里以外的死尸;游隼能够看到距离1,O00米以外的斑鸠;翱翔在高空的老鹰,不仅能够发现地面上的小鸡,还能突然俯冲而下将小鸡抓走;在空中疾飞的燕子,能迅速、准确地捕捉昆虫……

鸟类的眼球是扁圆形的,适于远视。但是,鸟类的眼内却具有神奇的“双重调节”(一是以睫状肌的收缩来改变水晶体的形状和水晶体与角膜间的距离;二是改变角膜的凸度)的能力。能在一瞬间把“远视眼”调节为“近视眼”。所以,在高空中急冲而下的老鹰,能在片刻间,迅速而准确地抓走猎物。

猫头鹰是夜出活动的猛禽,它的眼睛又有特殊的构造。原来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有两种,一种是锥状细胞,另一种是柱状细胞。锥状细胞可以感受强光,柱状细胞能感受弱光。有些白天出来活动的鸟类,它们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主要是锥状细胞,能感受强光的刺激,因此白天能见物,夜里不能见物。猫头鹰的视网膜上,主要是由柱状细胞所组成,对弱光感受特别灵敏。因此,猫头鹰白天视力很差,只能躲着不动。一到了夜里,这个“夜猫子”就出来活动了。

鸟眼这种巧妙的构造和神奇的功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注意。在鸟眼的启发下,科学家们模拟制作如电子鸽眼、电光鹰眼等产品,以应用于国防和建设。

鸟类除了具有发达的视觉以外,听觉也比较发达,特别是夜行性鸟类的听觉更为发达。它无耳壳而有耳孔,内耳的构造跟其他脊椎动物相似。

作者:

张玉洁

文章来源:

北京科普之窗